您当前所在位置: 快学啦教学网历史教学高中历史复习资料高考历史复习:如何解答历史选择试题 -- 正文

高考历史复习:如何解答历史选择试题

[03-21 23:17:32]   来源:http://www.kuaixuela.com  高中历史复习资料   阅读:9500

概要:的提示语,即列举叙述式。历史选择题的构成,与其它历史试题一样,也必须具有这三种构题要素。不过,由于选择题是一种客观性试题,它必须将正确答案列出来与干扰项混编以供选择,所以它的基本结构通常由两部分组成,即①题干;②备选项(常设四项),其中包括求答内容的正确答案。在组合式、排列式选择题中,备选取项还包括了它们所含的具体内容要点。因此,其题干的表述形式往往不采用[例1]那种直接提问式,而采用不完整的表述式或不完整的否定式。[例2]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不包括A.维新派力量软弱B.顽固派势力强大C.光绪帝没有实权D.英俄日支持慈禧显然,这种不完整表述式或不完整否定式的题干,并不是完整的试题;但若将其与所列的四个备选项联系起来作一个整体看待,那么,它仍然包含有历史试题的三大构成要素,只不过其提示语隐化在备选项中。值得高度重视的是,在选择题的构成中,除了上述三大要素之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限制条件,我们习惯上称它为限制语,如“根本”、“直接”、“主要”、“主观”、“客观”等等。限制语既可限制求答内容,也可限制求答对象。为了说明限制语在题干中的指向作用,我们不妨再看一道例题:[例3]历史上侵

高考历史复习:如何解答历史选择试题,http://www.kuaixuela.com
如何解答历史选择试题
  选择题在高考历史试卷中约占有50%的分值,担负着除文字表达之外所有历史学科能力要求的考查任务。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尤其是在高考复习过程中,掌握选择题的特点和解题思路,显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下面就如休解答高考历史选择题谈几点自己的意见,以供同学们在复习中参考。
  
  
  一、认真审阅题干,明确题目要求
  任何一道历史试题的构成,至少要有三个要素,即①该题的求答内容;②该题的求答
  对象,即求答内容的属体;③解答该题的方式提示。
  
  
  [例1]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此题中的“原因”就是求答内容,“戊戌变法失败”就是求答对象,它是“原因”的属
  体,而“有哪些”则是解答方式的提示语,即列举叙述式。
  历史选择题的构成,与其它历史试题一样,也必须具有这三种构题要素。不过,由于选择题是一种客观性试题,它必须将正确答案列出来与干扰项混编以供选择,所以它的基本结构通常由两部分组成,即①题干;②备选项(常设四项),其中包括求答内容的正确答案。在组合式、排列式选择题中,备选取项还包括了它们所含的具体内容要点。因此,其题干的表述形式往往不采用[例1]那种直接提问式,而采用不完整的表述式或不完整的否定式。
  
  
  [例2]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不包括
  A.维新派力量软弱
  B.顽固派势力强大
  C.光绪帝没有实权
  D.英俄日支持慈禧
  显然,这种不完整表述式或不完整否定式的题干,并不是完整的试题;但若将其与所列的四个备选项联系起来作一个整体看待,那么,它仍然包含有历史试题的三大构成要素,只不过其提示语隐化在备选项中。
  值得高度重视的是,在选择题的构成中,除了上述三大要素之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限制条件,我们习惯上称它为限制语,如“根本”、“直接”、“主要”、“主观”、“客观”等等。限制语既可限制求答内容,也可限制求答对象。
  为了说明限制语在题干中的指向作用,我们不妨再看一道例题:
  
  
  [例3]历史上侵略过我国的国家有
  A.英国
  B.美国
  C.荷兰
  D.俄国
  按题干要求,A、B、C、D四项均为应选项。但如果将题中的时间限制语改为“在中国古代历史上”,那么,A、B两项则应排除;如果在求答内容“国家”的前面再加一个限制条件“资本主义”,将题干变成“在中国古代历史上,侵略过我国的资本主义国家有”,那么,D项也在排除之列了,因为俄国在1840年以前还没有成为资本主义国家。
  由此可见,解答历史选择题,首先必须认真审题,明确题干要求,然后在此基础上定
  准解题思路。审题的任务,不仅要找准题目的求答内容和求答对象,而且要明确所有的限制条件,以掌握题目考查的指向和设计的意图。审题的过程,也是理清解题思路的过程。事实上,有很多选择题只要明确了题意,答案也就出来了。
  
www.kuaixuela.com
  考生在选择题的审题过程中发生的失误,主要有以下四种情况:
  
  
  1.题干中限制条件较多,考生容易顾此失彼。
  
  
  [例4]1937年,国民党军队英勇阻击侵略我国华北日军的主要战役发生在
  A.平型关
  B.太原
  C.忻口
  D.台儿庄
  此题要求回答的虽然只是一次主要战役的发生地,但题干中却列出了时间(1937年)、
  抗战军队(国民党军队)、战役特点(英勇阻击)、抗击对象(日军)、地域(华北)等五个限制条件。如果对这五个限制条件中的某一个有所忽视,就会作出错误判断。
  
  
  2.题干中有容易被混同的概念,考生如果对这些历史概念不清晰,则很容易张冠李戴,
  造成失误。
  
  
  [例4]武昌起义后,袁世凯重新掌握清政府实权的原因有
  A.控制北洋新军
  B.立宪派的支持
  C.帝国主义的扶植
  D.革命党人的妥协
  这是1998年全国普通高考历史试卷第39题。据统计,当年有80%的考生答错了此题。;究其原因,主要是将“袁世凯重新掌握清政府实权”与“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果实”这样两个在时间上和性质上完全不同的历史概念混为一谈。从近些年的高考阅卷情况看,这类张冠李戴的现象还较为严重,如将“新文化”与“新文学”混同,将“解放初期”与“解放以来”混同等。
  
  
  3.题干中有比较隐蔽的知识与能力要求,在这方面思考不周的考生,往往发现不了这些暗藏的“陷阱”。
  
  
  [例6]下列关于俄国十月革命和德国十一月革命共同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革命是在世界大战中爆发的
  B.首都工人和士兵都在推翻旧政权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C.都推翻了专制政权
  D.都建立了新的全国性政权
  这是1999年全国普通高考历史试卷第33题。题干的表述看似平实,实际上全题隐含有下列要还求:①区分俄国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的性质;②掌握德国十一革命的起止时间;③明确以德国右翼社会民主党人为首的共和国政府与十一月革命的关系。据江苏省58915份试卷统计,此题得分率为15%,有31.81%的考生错选了A项,45.42%的考生错选了D项。估计其他省市的统计也大致如此。为什么有如此多的考生失误?究其原因就是审题时思虑不周,忽视题目的隐性要求。如错选A项者是忽视了德国十一月革命爆发时世界大战尚未结束;错误D项者是忽略了在德国十一月革命中建立的以右翼社会民主党人为首的共和国政府是一个不同于旧的德意志帝国的“新的全国性政权”。教材中说的“德国十一月革命……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指的就是这个共和国。
  为了减少这种失误,审题时,一定要联系备选项的表述来确定题目的立意和考查的指向。

[1] [2] [3] [4]  下一页


标签:高中历史复习资料高中历史总复习大全,高中历史复习提纲历史教学 - 高中历史复习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