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快学啦教学网语文教学高中语文高三语文学习方法高考语文的基本走势及复习建议 -- 正文

高考语文的基本走势及复习建议

[03-21 23:17:59]   来源:http://www.kuaixuela.com  高三语文学习方法   阅读:9356

概要:唐太宗之间的一些对话;一段就是上文抄录的司马光的一段话,这段话主要是对上文的评述。司马光评述的核心是“君明臣直”,接下去两句是分析性的话,最后一句是结论。文中明明说“裴矩佞于隋而忠于唐,非其性之有变也”,B项却说“裴矩由隋入唐后,其品性也由卑下而趋于高尚”,许多考生竟看不出B项之错,以致本题在某省的得分率仅为20%左右,岂非怪事?这只能说明考生未读懂这段文字。第16题的翻译,前一句是第一段材料的文句,回到原文中一看使能发现句中的“遂”不是连词“于是”,而是副词“竟然”;句中的“廷”和“而”是常见的名词作状语;“折”,依据上文唐太宗与裴矩之间的对话,可以看出是“辩驳”之意,可是相当多的考生不会分析具体语境,不会根据语境作翻译,因而得分情况也相当不好。第二句翻译本来相当容易,因为句中“恶”与“乐”是反义词,“忠”于“佞”也是反义词,可是竟然有考生写出这样的答案:“你听到坏消息后,就忠于

高考语文的基本走势及复习建议,http://www.kuaixuela.com
15.联系全文看,下列对文末司马光一段话的认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以史家的眼光,评价唐太宗能够从善如流,隋炀帝则爱好面谀逢迎。
B.强调“表动则景随”,裴矩由隋入唐后,其品性也由卑下而趋于高尚。
C.借用裴矩“佞于隋而忠于唐”的事例,说明君王表率作用的重要性。
D.启示后世君王,治国时应当从裴矩的变化过程中吸取经验教训。
1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 )
(1)裴矩遂解廷折,不肯面从
译文:
(2)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佞;君乐闻直言,则佞化为忠。
译文:
2003年的阅读材料由两段文字组成。一段选自《旧唐书•裴矩传》,主要叙述裴矩佞于隋而忠于唐的事例,文中有裴矩与隋炀帝、唐太宗之间的一些对话;一段就是上文抄录的司马光的一段话,这段话主要是对上文的评述。司马光评述的核心是“君明臣直”,接下去两句是分析性的话,最后一句是结论。文中明明说“裴矩佞于隋而忠于唐,非其性之有变也”,B项却说“裴矩由隋入唐后,其品性也由卑下而趋于高尚”,许多考生竟看不出B项之错,以致本题在某省的得分率仅为20%左右,岂非怪事?这只能说明考生未读懂这段文字。
第16题的翻译,前一句是第一段材料的文句,回到原文中一看使能发现句中的“遂”不是连词“于是”,而是副词“竟然”;句中的“廷”和“而”是常见的名词作状语;“折”,依据上文唐太宗与裴矩之间的对话,可以看出是“辩驳”之意,可是相当多的考生不会分析具体语境,不会根据语境作翻译,因而得分情况也相当不好。第二句翻译本来相当容易,因为句中“恶”与“乐”是反义词,“忠”于“佞”也是反义词,可是竟然有考生写出这样的答案:“你听到坏消息后,就忠于你的妻子;你听到好话,就忠于朝廷。”这样荒唐的答案简直让人瞠目结舌。
可见在古文阅读中确实要转变观念,不能仅把古文当作学习古汉语的材料来对待,而要把它当作文章来阅读,真正理解其内容。
2.古代诗歌鉴赏1题,6分。
古代诗歌鉴赏已经考了整整十年,近两年的主要变化是题型的变化,即过去用选择题,放在第Ⅰ卷,现在用简答题,置于第Ⅱ卷。
古代诗歌鉴赏,命题的基本特点是:
(1)选择“浅易”的古代诗歌作为鉴赏材料。
去年选择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2003年所选王维的《过香积寺》,都是“浅易”的古代诗歌。
(2)注重于诗歌本身的理解。
分析这两年的诗歌鉴赏题,可以看出,试题是从鉴赏的角度出的,但其基本的出发点是对诗作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作一定程度的鉴赏,包括鉴赏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例如2003年的试题: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过香积寺
王 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注解略)
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本题先告诉考生何谓“诗眼”,绝大多数考生都能从第三联中找到诗眼“咽”和“冷”,但对“为什么”,回答就五花八门了,因为规定要“结合全诗”简要赏析。其实只要根据诗意认定标题中的“过”是寻访,而不是“路过”,就可以从描写的“景”,表现的作者的“情”,借助一的联想和想象,作出回答。可借许多考生并未读懂这一首诗,也就无法正确赏析,更不会从修辞的有度或诗人心理的角度作赏析,于是有不少这样一类答案:“因为这两个字生动形象地表达了泉声和日色与危石和青松的关系,同时也体现了全诗的感情基调,与全诗的主旨相照应。”这样的答案除了套话以外,没有一点有价值的“赏析”,自然只能得0分。
看来,要提高诗歌鉴赏的得分率,当在如何读懂“浅易”的古代诗歌上下功夫。
3.古诗文名句名篇默写1道题,4分。
试题特点:
(1)主要默写课本规定背诵的名篇中的名句。2002年3小题全出自课本,2003年的3小题中,两小题出自课本,一小题出自课外。
(2)默写的诗文语句知名度很高。与过去不同的是,写景名句,人情味很浓的名句等,都在名句的范围之内,而不能只注意哲理性强的名句。
应对这一类试题,只有老老实实地背诵课本规定背诵的片断,并适当向课外拓展,并且注意把字写正确。
(三)现代文阅读(30分)
现代文阅读的总要求是:“能阅读一般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文章和文字作品。”
这一总要求中应注意两点:一是阅读材料的类型包括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和文学作品;二是阅读材料的性质,即“一般”,这“一般”是指前两类文章专门化的程度不太高,专业的理论色彩不太浓,语言通俗,专业的名词术语较少,否则不解称为“一般”。在这一总要求下有9个考点。与古代诗文阅读不同的是这样4点:
①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②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③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④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
其实各考点与古诗文阅读要求大致相同。
现代文阅读的命题,新世纪以来呈现出下列特点:
1.阅读材料整体风格趋于平易好懂;
2.阅读材料的内容贴近现实生活;
3.试题紧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主要表达技巧;
4.试题表述趋于简明,指向明确;
5.评分标准趋于宽容,答案“意思对即可”。
与上个世纪90年代相比,呈现出的这些特点,总体上是有利于考生得分的,但近几年现代文阅读,尤其是第Ⅱ卷的文学作品阅读的得分率未见明显提高,其关键在于基本的阅读能力不高,尤其是对其中的主要段落没有真正读懂。2002年《话说知音》的第21题和2003年《乡土情结》的第21题,大多数考生答不好,便清楚地说明了这一点。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标签:高三语文学习方法高三学习方法大全,语文学习方法语文教学 - 高中语文 - 高三语文学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