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快学啦教学网地理教学地理新课改新课改下的地理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 正文

新课改下的地理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03-21 23:17:32]   来源:http://www.kuaixuela.com  地理新课改   阅读:9253

概要:堂成了我们教师的表演场所,成了学生的驯良场所,从而使如今的课堂教学模式出现了模式化、教条化、单一化、静态化等弊端。重新认识课堂,认识课堂中的师生活动,能使我们更好的把握新课程的理念,更好的进行新课改的实施。1、课堂是师生交流、互动的场所。以前,我们常常把课堂当作教师表演的舞台,课堂教学也成了教师按照教参或教案进行的“独角戏”表演,学生只是观众,这就完全违背了教学的内涵。“教学是师生在特定情境和为特殊目的而进行的知识、态度、价值观等的分享活动。”只有在真正有效的交流与互动中,学生获取的知识才是“内化”了的,增长的能力才是“货真价实”的,养成的情感才是“真真切切”的。2、课堂是引导学生发展的场所。把训练等同教学,把训练当作课堂中主要内容,是现在课堂中常见的一种现象,使课堂成为了对学生进行训练的场所。在这种模式下,学生的解题能力在不断提高,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渐渐在降低,对外在事物的敏感性渐渐在淡化,捕捉问题的能力渐渐在弱化,创新也离我们越来越远。现在我们经常能听到一些教师在谈论自己的学生越来越苯,这难道不是我们自己造成的吗!我们要认识到学生是有着独特个性、鲜活生命力的个体,学生有着自己的真情实感,有着自己判断是

新课改下的地理课堂教学模式初探,http://www.kuaixuela.com
新课改下的地理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新课程改革在我省已经进行了两年多,作为一名普通中学地理学科教师,理应根据新课程新理念对过去的常规课堂教学进行重新审视和思考。新课程的变革体现出来的绝对不仅仅是教材的变革,更多的是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在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上的改变,而这些最终都应落实到课堂教学上。可以说,新课程改革的落实,创新精神的培养,素质教育的推进,都离不开课堂教学的改革。任何教育教学改革如果没有触动课堂的变革,那只能是一句空话。构建新型课堂教学模式,已经成为新课程能否达到预期目标的关键。
  一、对课堂的重新认识
  课堂是什么?许多人认为,这是一个不言而喻的问题,不需要问,也不值得问。正是这一原因,使得我们在经意或不经意间忽视了课堂,忽视了对课堂内涵的深刻挖掘,使课堂成了我们教师的表演场所,成了学生的驯良场所,从而使如今的课堂教学模式出现了模式化、教条化、单一化、静态化等弊端。
  重新认识课堂,认识课堂中的师生活动,能使我们更好的把握新课程的理念,更好的进行新课改的实施。
  1、课堂是师生交流、互动的场所。以前,我们常常把课堂当作教师表演的舞台,课堂教学也成了教师按照教参或教案进行的“独角戏”表演,学生只是观众,这就完全违背了教学的内涵。“教学是师生在特定情境和为特殊目的而进行的知识、态度、价值观等的分享活动。”只有在真正有效的交流与互动中,学生获取的知识才是“内化”了的,增长的能力才是“货真价实”的,养成的情感才是“真真切切”的。
  2、课堂是引导学生发展的场所。把训练等同教学,把训练当作课堂中主要内容,是现在课堂中常见的一种现象,使课堂成为了对学生进行训练的场所。在这种模式下,学生的解题能力在不断提高,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渐渐在降低,对外在事物的敏感性渐渐在淡化,捕捉问题的能力渐渐在弱化,创新也离我们越来越远。现在我们经常能听到一些教师在谈论自己的学生越来越苯,这难道不是我们自己造成的吗!我们要认识到学生是有着独特个性、鲜活生命力的个体,学生有着自己的真情实感,有着自己判断是非的能力,有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有着自己的成长背景。教师所要做的不是从外部强制灌输知识,而是从内部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有内而外的引导学生认识周围的世界。在我们教师面前,有着两种选择,一是由知识走向学生,一是由学生走向知识。我们都知道应选择后者,但为何实际教学中我们常常是选择了前者。
  3、课堂应该是探究知识的场所,应给学生以主动探索、自主支配的时间和空间。许多教师认为只要在课堂上传授了知识,把“术业有专攻”的学识传递、授予了学生,自己的职责也就完成了。“在知识的学习中,听来的忘得快,看来的忘得慢,做来的记得牢”,这个观点大多数教师都同意,可为何把课堂当作知识的“交易所”,从教师一方转移到学生一方,学生很少有自己活动的余地,很少有自己的一片天地。没有了自主,缺乏了选择,学习久而久之就成了一件疲于应付的苦差事。让学生学会学习,掌握学习的本领,养成不断求知的习惯,形成终身学习必备的素养,是时代发展对学生的期盼。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发展的各种需求,精心设计各种活动,在课堂上给学生以自主支配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最大限度的处于主动激活状态,主动积极的动手、动脑、动口,从而使学习成为自己的自主活动。
  4、课堂是打通学生书本世界和生活世界界线的场所。书本世界是一系列单色调的抽象的文字堆砌起来的缺乏色彩、缺少变化、冷冰冰的世界,而生活世界是由一系列鲜活的事实和生动直观的感受构建起来的多姿多彩、色彩斑斓、活生生的世界。对学生来说,这两个世界并不见得是统一的。学生之所以感到学习是一种负担,而不是自己应尽的责任,与学生的书本世界和生活世界相割裂有关联。一旦教师运用自己的智慧将生活中的教育资源与书本知识融会贯通,学生就有可能会感到书本知识学习的意义与作用,就有可能会深深意识到自己学习的责任和价值,就有可能会增强自己学习的兴趣和动机,学习就有可能不再是一项枯燥无味必须要完成的义务,而是一种乐在其中的有趣的活动了。
  
www.kuaixuela.com
  二、以探究为主导的课堂教学模式
  “在知识的学习中,听来的忘得快,看来的忘得慢,做来的记得牢。”“知识既是名词,更是动词,通过主动探究,动脑、动口、动手获取的知识,才是掌握最牢固的知识,才是最能有运用空间和价值的知识。”这些观点都很好的说明了让学生自主的探究知识,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也符合新课标“使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培养终身学习必备的知识和技能”等要求。
  笔者在两年多的新课程教学中进行了一些模式尝试,有了一些经验和心得。
  1、实验型:通过对一些地理现象的模拟,让学生亲眼观测现象,并让学生对这种现象进行交流,从而弄清现象本质,也就真正理解相关的地理知识。这种模式在讲授一些学生难想象、难理解的知识中能起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笔者在进行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单元第一节“热力环流”教学时,运用了实验对热力环流形成的模拟。在一个用保鲜膜封闭的透明玻璃箱内,一边放冰块,一边放沙子,当把一支点燃的香放入冰块一侧时,就能明显的看到烟在箱内进行循环流动。(图中虚线箭头表示烟雾的运动方向。沙子最好预先在阳光下晒短时间,这样效果更明显。)这个实验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自己完成,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了学习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使“热力环流”这个知识简单易懂。
  又如在讲解“水土流失及其治理”时也设计了一组比较实验,让学生有一感性认识。实验1:在抽屉装木板上均匀铺20cm粘土,坡度15°,用水流冲击;实验2:在抽屉状木板上均匀铺20cm干土(在太阳下晒干、捻碎,成粉状),坡度15°,用水流冲击;实验3:在抽屉状木板上均匀铺20cm干土(同上),坡度15°,但上面铺一层草皮,用水流冲击;实验4:在抽屉状木板上均匀铺20cm干土(同上),坡度30°,用水流冲击;实验5:在抽屉状木板上均匀铺20cm干土(同上),坡度15°,用水流冲击,但水流增强。通过实验为学生创造一个探讨水土流失的情境和研究问题的氛围,为师生的充分交流创设了媒介;通过实验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通过实验让学生学习科学实验的方法、体验科学实验的思想以及科学实验的意义和作用;通过实验使学生对即将探讨的水土流失问题获得感性认识与经验(同等降水的情况下,土质不同,或植被覆盖率不同,地形坡度不同,水土流失的情况不同;土质、植被、地形相同的情况下,降水量不同,水土流失也不同)。

[1] [2]  下一页


标签:地理新课改新课改理念大全,新课改论文地理教学 - 地理新课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