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2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教学设计
[03-21 23:17:32] 来源:http://www.kuaixuela.com 教学设计 阅读:9661次
概要:片,或以采访年长者的方式及了解自己家庭生活的变化,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能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学的效果。但学生往往仅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三)教学目标1、知识能力目标:识记“断发易服” “废止缠足” “菜篮子工程” “安居工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等基础知识。通过分析中国人民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的原因,逐步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利形成良好的历史思维。2、过程与方法目标:课前同学通过实践学习法采访年长者。课堂上通过材料学习法和观察学习法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再通过思辨学习法分析中国人民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的原因。最终建构知识体系,学会学习。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认识到进步的文明终将取代落后的习俗;深刻认识到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才真正实现新生活新风尚。(四)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新中国的新生活新风尚。难点:“断发易服” “废止缠足”的原因。(五)教学方式分析式教学,师生互动教学。(六)教学用具采用PowerPoint课件方式辅助教学。二、教学过程设计(一)课前探究部分[1] [2] [3] [4] [5] 下一页
高中历史必修2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教学设计,http://www.kuaixuela.com高中历史必修2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课标要求: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
本课从两个方面向学生介绍了我国在19世纪40年代以来的社会生活和习俗的变迁:鸦片战争以来动荡中的近代社会生活;新中国新生活新风尚。把历史的视角投入到普通的民众中去,这体现了中学历史教学的崭新趋向。这课在本单元中地位最重要,后两课只是对其中三个具体问题单独拿出来讲而已。
(二)学情分析
这一课与人们的现实生活联系密切,学生很容易直观感受,具有较浓厚的兴趣。大量的使用图片,或以采访年长者的方式及了解自己家庭生活的变化,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能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学的效果。但学生往往仅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三)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目标:识记“断发易服” “废止缠足” “菜篮子工程” “安居工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等基础知识。通过分析中国人民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的原因,逐步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利形成良好的历史思维。
2、过程与方法目标:课前同学通过实践学习法采访年长者。课堂上通过材料学习法和观察学习法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再通过思辨学习法分析中国人民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的原因。最终建构知识体系,学会学习。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认识到进步的文明终将取代落后的习俗;深刻认识到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才真正实现新生活新风尚。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新中国的新生活新风尚。
难点:“断发易服” “废止缠足”的原因。
(五)教学方式
分析式教学,师生互动教学。
(六)教学用具
采用PowerPoint课件方式辅助教学。
二、教学过程设计
(一)课前探究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