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快学啦教学网历史教学高中历史学习方法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2复习提纲 -- 正文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2复习提纲

[03-21 23:17:32]   来源:http://www.kuaixuela.com  高中历史学习方法   阅读:9766

概要:战国时商鞅变法,废井田,对土地私有制给与全面肯定。2、战国以来的土地私有制形式:君主私有土地、地主私有土地(主要形式)和自耕农私有土地。3、土地兼并严重影响国家赋税,引起社会动荡不安。北魏实行均田令限制土地兼并。4、东汉出现田庄经济,田庄的劳动者与田庄主形成了强烈的人身依附关系。5、宋代租佃经济成为仅次于自耕农形式的重要经营方式;明清时期租佃制普及全国,佃农对地主的依附关系减弱。三: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1、汉代司马迁将全国划分为四大经济区:山东、山西、江南和龙门碣石以北。全国经济区域呈现出多样性和经济实力发展不平衡的特点。2、人口迁移:第一次高潮:两晋之际;第二次高潮:安史之乱以后;第三次高潮:靖康之乱引起。3、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重心由北方黄河流域移至南方长江中下游地区。南宋时经济上南强于北的局面完全确立,南方正式成为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经济重心的南移也带来文化重心的南移。四:农耕时代的手工业1、春秋时期发明冶炼生铁和钢的技术——世界冶铁史上的奇迹。南北朝时候发明了灌钢法;铁器的广泛使用,特别是刚应用到农具和手工业工具制作上,大大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2、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使用煤的国家——汉代,北宋时用煤冶铁非常普遍;南宋末年我国开始用焦炭冶铁,明朝流行开来。3、中国是世界上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2复习提纲,http://www.kuaixuela.com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2复习提纲
  必修二:经济成长历程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一: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
  1、中国农耕经济最早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形成规模,北粟南稻。
  2、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借用牛力耕田和不断改良生产工具、生产技术,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
  3、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代替石制、骨制农具。
  4、唐代曲辕犁(江东犁)的出现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
  5、古代灌溉工具主要有翻车、筒车等。
  6、水利设施:春秋战国时期芍陂、都江堰、郑国渠;西汉的漕渠、白渠;汉朝王景治理黄河;西域地区的坎儿井。
  7、对男耕女织式的小农经济的评价p5。
  二: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1、战国时商鞅变法,废井田,对土地私有制给与全面肯定。
  2、战国以来的土地私有制形式:君主私有土地、地主私有土地(主要形式)和自耕农私有土地。
  3、土地兼并严重影响国家赋税,引起社会动荡不安。北魏实行均田令限制土地兼并。
  4、东汉出现田庄经济,田庄的劳动者与田庄主形成了强烈的人身依附关系。
  5、宋代租佃经济成为仅次于自耕农形式的重要经营方式;明清时期租佃制普及全国,佃农对地主的依附关系减弱。
  三: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1、汉代司马迁将全国划分为四大经济区:山东、山西、江南和龙门碣石以北。全国经济区域呈现出多样性和经济实力发展不平衡的特点。
  2、人口迁移:第一次高潮:两晋之际;第二次高潮:安史之乱以后;第三次高潮:靖康之乱引起。
  3、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重心由北方黄河流域移至南方长江中下游地区。南宋时经济上南强于北的局面完全确立,南方正式成为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经济重心的南移也带来文化重心的南移。
  四: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1、春秋时期发明冶炼生铁和钢的技术——世界冶铁史上的奇迹。南北朝时候发明了灌钢法;铁器的广泛使用,特别是刚应用到农具和手工业工具制作上,大大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2、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使用煤的国家——汉代,北宋时用煤冶铁非常普遍;南宋末年我国开始用焦炭冶铁,明朝流行开来。
  3、中国是世界上首先发明丝织技术的国家(“丝国”),唐缂丝技术,通经断纬。元黄道婆推广棉纺织技术,江苏松江在元明时成为全国棉纺织中心。棉布成为民众的主要衣料。
  4、东汉晚期出现成熟青瓷;南北朝时烧制出白瓷——重大突破;宋景德镇成为“瓷都”;元青花和釉里红;明斗彩和五彩瓷;清粉彩和珐琅瓷。
  5、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是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特点之一。直到明前期官营手工业一直占据主导地位。由于商品经济和私有手工业的发展,出现雇募工匠,从征役制到雇募制,是生产关系的一大进步;明中后期“机户出资、机工出力”“计工受值”式的雇佣劳动关系出现。
  五: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
  1、商朝出现最早的职业商人和最早的货币;周朝实行“工商食官”;春秋战国私商逐渐取代官商成为商人的主体;隋唐商业繁荣;宋出现最早的纸币,元纸币广泛流通;明清工商业市镇兴起,广泛使用贵重金属,出现大商帮。经济作物棉花、茶叶、甘蔗、染料等普遍种植。
  2、唐实行整齐划一的坊市制。宋代出现夜市、晓市、草市等,打破坊市制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3、汉唐“丝绸之路”,唐宋“陶瓷之路”发展兴盛。
  4、战国时期,重农抑商思想崛起;汉武帝时实行均输平准、盐铁官营、“算缗”“高缗”等经济措施,全面控制工商业。
  5、明清统治者严格控制商人活动。
  
  六: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
  1、明清社会经济全面高涨,《天工开物》——17世纪工艺百科全书,双季稻大面积扩种,玉米、番薯等高产作物被引进和推广。
  2、生产关系的变革:明中后期实施“一条鞭法”,把赋税、徭役、杂税合而为一,计亩征银;清实行“摊丁入亩”。
  3、明清国力强大,表现为耕地面积扩大和人口增长。中国是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中心地区之一。
  4、明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以自由雇佣劳动为特征。(江苏纺织业、江西制瓷业)
  5、阻碍资本主义在中国发展的因素p28-29。
  
www.kuaixuela.com
  第二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七:新航路的开辟
  1、原因:亚洲一直是欧洲许多贵重商品的主要来源地;商路不畅;强化王权,积极扩张;传教。远洋航海的条件:造船、罗盘针、航海技术。
  2、新航路的开辟:1487年迪亚士到达非洲最南端的好望角;1497-1498年达.伽马开创东西方之间最短的海上航路;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1519年麦哲伦完成第一次环球航行。
  3、影响:欧洲崛起,全球逐渐形成了一欧洲为中心的世界经济体系,人类从分散孤立走向整体。欧洲贸易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美洲传统社会遭到灭顶之灾,非洲黑奴贸易开始,白银大量流入亚洲,刺激亚洲经济发展。
  八:欧洲殖民者的扩张与掠夺:
  1、16世纪,葡萄牙人凭借武力垄断亚洲和欧洲之间的贸易达一个世纪之久。西班牙在中美洲、南美洲建立庞大殖民帝国。
  2、17世纪上半叶是荷兰海上贸易的黄金时代,“海上马车夫”。组建大型商业公司是其国际竞争的重要手段(荷兰东印度公司),商贸带动银行信贷业的发展,阿姆斯特丹成为国际金融中心。
  3、18世纪下半叶英国确立了海上霸主的地位,成为最大的殖民帝国。黑奴贸易是英国对外贸易中极重要的部分,“三角贸易”。
  九: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
  1、蒸汽时代:
  18世纪中期,英国首先兴起工业革命。
  棉纺织业:约翰.凯伊——飞梭;珍妮纺纱机、水利纺纱机、水利织布机。
  冶金业:达比父子——焦煤炼铁法

[1] [2] [3] [4]  下一页


标签:高中历史学习方法高中学习历史的方法大全,高中学习方法历史教学 - 高中历史学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