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学论文:岳飞是民族英雄的换位思考
[03-21 23:17:32] 来源:http://www.kuaixuela.com 高中历史教学论文 阅读:9206次
概要:些不合适,所以严格意义上的“外来侵略”就指的是外国(非中华民族的国家)的侵略。按照这样的推理,笔者认为岳飞、文天祥就不是“民族英雄”,相反戚继光、林则徐等人则当之无愧。近年来,关于岳飞是不是“民族英雄”的争论基本上趋于平静,而国家教育行政部门也似乎在逃避这样的学术争议。但是,笔者在拜读了宝鸡文理学院教授、历史系主任、周秦文化研究所所长何志虎先生的大作《中国得名与中国观的历史嬗变》之后,对岳飞是否为“民族英雄”有了新的思考,也根据何先生的观点提出了一些不成熟的看法,以此求教于各位史学同仁。总体来说,我们应该辨证地、历史地看待这个问题,它与我国历史上“中国观”的动态发展是紧密相连的。一、岳飞是宋代人狭隘“中国观”下的“民族英雄”依据何先生的观点,“中国观”就是人们对中国国情的看法,它包含疆域范围、民族构成、文化面貌以及主权归属四项内容。无可否认,古代人的“中国观还处于低级形态,对中国国情的看法不够全面、深刻和彻底。在他们眼中,“中国”一词的含义无疑是汉民族统治下中原地区的农耕文明。也就是说,&ldquo
高中历史教学论文:岳飞是民族英雄的换位思考,http://www.kuaixuela.com高中历史教学论文:岳飞是民族英雄的换位思考
在中学历史教学过程中,“民族英雄”一词比比皆是。究竟什么样的人物可以称为“民族英雄”呢?在一些重要的工具书如《现代汉语大词典》、《辞海》、《辞源》都作了几乎一致的解释:“民族英雄是指反抗外来侵略而涌现出来的爱国将领。”这里的关键词是“外来”和“侵略”,也就是说介定“民族英雄”的界限必须是“反抗外来侵略”。对于“侵略”而言,它一般发生在不同的国家之间,同一国家不同民族之间的战争冠以“侵略”的字眼未免有些不合适,所以严格意义上的“外来侵略”就指的是外国(非中华民族的国家)的侵略。
按照这样的推理,笔者认为岳飞、文天祥就不是“民族英雄”,相反戚继光、林则徐等人则当之无愧。近年来,关于岳飞是不是“民族英雄”的争论基本上趋于平静,而国家教育行政部门也似乎在逃避这样的学术争议。但是,笔者在拜读了宝鸡文理学院教授、历史系主任、周秦文化研究所所长何志虎先生的大作《中国得名与中国观的历史嬗变》之后,对岳飞是否为“民族英雄”有了新的思考,也根据何先生的观点提出了一些不成熟的看法,以此求教于各位史学同仁。总体来说,我们应该辨证地、历史地看待这个问题,它与我国历史上“中国观”的动态发展是紧密相连的。一、岳飞是宋代人狭隘“中国观”下的“民族英雄”依据何先生的观点,“中国观”就是人们对中国国情的看法,它包含疆域范围、民族构成、文化面貌以及主权归属四项内容。
无可否认,古代人的“中国观还处于低级形态,对中国国情的看法不够全面、深刻和彻底。在他们眼中,“中国”一词的含义无疑是汉民族统治下中原地区的农耕文明。也就是说,“疆域范围”仅仅局限于九州或者中原,“民族构成”及“主权归属”都为汉族,而在“文化面貌”上以农耕文明为尊。这种传统的观念自西周时期形成大致延续到了两宋。我国宋朝是各民族政权对峙的高峰时期,在北方先后出现契丹族(国号为辽)、女真族(国号为金)、蒙古族(国号为元)等少数民族政权,西北、西南也有藏族(国号为吐蕃)、白族(国号为大理)和党项族(国号为西夏)之流,他们先后同两宋争夺中国的正统地位,重复着“华夷之辩”的无谓争论。
北宋初年,太祖赵匡胤、太宗赵光义、真宗赵恒三朝收复幽云十六州的军事活动为何屡屡无功而返,还为后人流下了“杨家将”惨烈与悲壮的事迹?这固然与其“主内虚外”、“重文轻武”的积贫积弱基本国策有关,但更重要的是当时狭隘的“中国观”所致。宋太祖曾经抛出“大渡河外,非吾所有”的观点,这种理论成为两宋进行全国统一战争的指导思想。它把中国的地域严格地限定为“九州”,阻碍了汉族政权一统天下的历史进程,也成为民族融合的绊脚石。时至南宋,岳家军的抗金斗争却得到了广大人民的支持,究其原因在于金人的铁蹄越进了“九州”,也就是“侵略”了“中国”,这种传统的观念成为岳飞抗金、文天祥抗元的精神支柱。由此可见,在两宋时期,人们认为女真(金)、蒙古(元)并非中国,而金人蒙人的行为事实上成为所谓的“侵略”,自然会激起“中华民族”(宋人眼中的中华民族就是汉族)的大义,那么岳家军的抗金斗争就符合“反抗外来侵略”的标准,作为岳飞成为“民族英雄”也合情合理。二、民族英雄化身的岳飞与“大中国观”格格不入元世祖忽必烈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完成了对大中国的统一,虽然实行民族分化政策,但客观上却促进了各民族的融合。
在元人的观念中,一等蒙古人是中国人,其政府统治下的二等色目人、三等汉人、四等南人也同样属于中国人。因此,古代的“中国观”在元代得到了质的转变,初步形成了“大中国观”的雏形。经过明朝的过渡到清朝前期,“大中国观”有了很大的发展,特别是雍正皇帝颁布了《大义觉迷录》,妥善地解决了历史上长期争论不休的“华夷之辩”,不仅提倡“满汉一家亲”,而是清朝统治下的各个民族共同发展。因而,在清代人的观念中,中国的“疆域范围”是西北至巴尔喀什湖北岸,东北至大兴安岭至海包括库页岛在内,南包南海诸岛,西至喜马拉雅山大约1300万平方公里的版图;“民族构成”是包括汉、满、蒙、回、藏等50多个民族,总计三、四亿口;“文化面貌”是以汉族农耕文化为主体,少数民族的游牧、狩猎、城廓文化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主权归属”则是清政府行使下多民族的全中国主权。我们可以把这种“中国观”可以称为“多民族统一下的大中国观”。
鸦片战争后,中国进入屈辱时期,也许当时统治者在执行“祖宗之法”中存在偏差,但人们还是相信爱新觉罗的子孙,直到义和团运动后。所以,在“大中国观”的指引下,裕谦、海龄、左宝贵等少数民族将领为国捐躯,他们保卫的不是满族的政权,而是捍卫整个中华民族的尊严。毛泽东等人进一步发展了“多民族统一下的大中国观”,形成“现代化的中国观”,即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神圣不可侵犯;56个民族亲如一家;传统文化积淀深厚,并正在得到革新;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正在向现代化迈进。综上所述,无论是“多民族统一下的大中国观”还是“现代化的中国观”,“民族英雄”都特指中华民族的英雄,也就是56个民族共同的英雄,那么岳飞就与此格格不入了。三、岳飞是汉民族的骄傲,是中华民族共同的图腾中国历史上,每个民族都为社会的进步、中华文明的创造作出了杰出的贡献,都有自己心目中的“天之骄子”,如成吉思汗之于蒙古族;努尔哈赤之于满族;郑和之于回族一样,我们汉族也有理由为拥有岳飞而骄傲。千百年来,岳飞代表的不仅仅是岳家军,更重要的是一种不畏强暴,敢于反抗的形象,一种中华民族的精神。因此笔者鉴于“中国观”的动态发展情况,对岳飞不再冠以“民族英雄”的字眼,而把他定位为“汉民族的骄傲,中华民族共同的图腾”,这样可能准确一些。四、准确定位“民族英雄”的含义具有现实意义民族问题有时和宗教等问题交织在一起,这是勿容置疑的常理。前苏联、前南斯拉夫等国就是未能正确解决这个问题而导致了解体。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更需要谨慎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之间的关系。如果说岳飞是“民族英雄”,则无形中违背了少数民族也是中国人的公理,因为宋金战争不过是中华民族内部兄弟的骨肉相残,这样会伤害民族感情,不利于社会稳定,也不符合新中国的民族原则和政策;而他不是“民族英雄”又未免过于笼统,忽视了特定历史条件下“中国观”所蕴涵的内容。无论如何,准确定位“民族英雄”的含义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标签:高中历史教学论文,高中历史论文大全,历史小论文,历史教学 - 高中历史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