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白居易的讽喻诗
[03-21 23:17:09] 来源:http://www.kuaixuela.com 高二同步辅导 阅读:9837次
概要:请命”,“兼济天下。”凡“难于指言者,辄咏歌之。”在艺术创作上富于进取精神。④在诗歌方面,诗坛产生了复古以求变通的趋势。2.是遵循诗歌本身发展的规律,继往开来,推陈出新的结果。①《诗经》“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写实精神。②汉乐府民歌“感于哀乐,缘事而发”反映现实,抒写情事。③建安文人用汉乐府旧调旧题写时事的首创之功。既用新题,又写时事的风气始于杜甫。④进入中唐,白居易遵循着乐府诗自身发展的规律,倡导新乐府运动。三、白居易讽喻诗的影响1.他在世时便已广泛流传,影响巨大。2.居易的诗歌不但影响了同时代的诗人,而且影响了宋代及宋代以后的诗人。关键词 白居易 讽喻诗 成就 原因 影响 唐代是我国诗歌取得最大成就的历史时期,李白和杜甫如日月丽,照耀着盛唐诗坛,他们与盛唐其他著名诗人形成了第一次高潮。安史之乱后,唐代由盛而衰,进入了中唐时期,张籍、王建、元稹、白居易、韩愈、孟郊、柳宗元、刘禹锡、李贺等诗人则如群星灿烂,形成了第二次高潮。这一时期的诗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冲融浑浩、雄丽高华的盛唐之音消失了。诗人们无论从个人遭际抒发不平之鸣,或是注目社会,反映人民的苦难,大都正视自我,正视现实。其观察与体验更为深刻,题材内容更为广阔。如果没有中唐诗人的艰辛创造唐诗就不能成其大,成其广。而白居易无疑是中唐诗坛一颗璀灿的明
内容提要: 一、白居易讽喻诗的思想与艺术成就。 1.思想成就 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富有强烈现实性和的批判性。他描述了这个时代中最尖锐的贫富不均现象和下层百姓在各种剥削勒索下艰难挣扎的悲惨状况。注意到边疆无休止的战争导致千万百姓无辜丧生等。 2.艺术成就 ①因事起意,一吟悲一事。②诗人长于叙事状物。③通过外貌和心理描写塑造性格鲜明,形象生动人物形象。④相反相成,对比中见爱憎。⑤用常得奇,平易中见精粹。 二、白居易讽喻诗创作的深层原因 1.社会原因和个人原因 ①白居易出生业儒之家。使白居易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文学教育,为其后来的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②青年时代在颠沛流离中度过。这奠定了他以后在政治上和诗歌创作上关怀百性疾苦的思想基础。③入仕后,关心社会生活,立志“为民请命”,“兼济天下。”凡“难于指言者,辄咏歌之。”在艺术创作上富于进取精神。④在诗歌方面,诗坛产生了复古以求变通的趋势。 2.是遵循诗歌本身发展的规律,继往开来,推陈出新的结果。①《诗经》“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写实精神。②汉乐府民歌“感于哀乐,缘事而发”反映现实,抒写情事。③建安文人用汉乐府旧调旧题写时事的首创之功。既用新题,又写时事的风气始于杜甫。④进入中唐,白居易遵循着乐府诗自身发展的规律,倡导新乐府运动。 三、白居易讽喻诗的影响 1.他在世时便已广泛流传,影响巨大。 2.居易的诗歌不但影响了同时代的诗人,而且影响了宋代及宋代以后的诗人。
关键词 白居易 讽喻诗 成就 原因 影响
唐代是我国诗歌取得最大成就的历史时期,李白和杜甫如日月丽,照耀着盛唐诗坛,他们与盛唐其他著名诗人形成了第一次高潮。安史之乱后,唐代由盛而衰,进入了中唐时期,张籍、王建、元稹、白居易、韩愈、孟郊、柳宗元、刘禹锡、李贺等诗人则如群星灿烂,形成了第二次高潮。这一时期的诗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冲融浑浩、雄丽高华的盛唐之音消失了。诗人们无论从个人遭际抒发不平之鸣,或是注目社会,反映人民的苦难,大都正视自我,正视现实。其观察与体验更为深刻,题材内容更为广阔。如果没有中唐诗人的艰辛创造唐诗就不能成其大,成其广。而白居易无疑是中唐诗坛一颗璀灿的明星。
白居易讽喻诗的思想与艺术成就
白居易流传下来的诗有三千六百多首,比任何一个唐代诗人留下的作品都多。他生前将自己五十一岁前写的一千三百多首诗编为讽喻、闲适、感伤、杂律四类。白居易的讽喻诗创作于贬江州司马之前,在任谏官时尤为多产。讽谕,是通过描写某种事物来说明本意,使人明白,有规劝的意思。所谓讽喻诗,就是诗人有意识的观察现实,用诗反映社会问题,表现自己的政治主张与人道主义精神,使有助于朝政的革新与世道的改正。四类中,价值最高,成就最大的,就是他本人也最重视的是讽谕诗一百七十多首。其代表作为《新乐府》五十首和《秦中吟》十首。
白居易的讽喻诗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富有强烈的现实性和批判性。
《新乐府》中最出色的篇章有《卖炭翁》、《新丰折臂翁》、《缚戎人》等。《卖炭翁》用白描手法,生动地塑造了“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的卖炭翁形象,并通过他的一车炭被“黄衣使者”抢走的场面,有力地揭露了中唐的一大弊政——“宫市”(皇帝派太监到市上买东西可以随便勒索,公然抢劫)制度的罪恶,表达了诗人对这项弊政的极大愤慨。《新丰折臂翁》描写一个老人为了躲避兵役,在深夜“偷将大石锤折臂”的惨痛故事 反映了不义战争给人民的苦难之深。《缚戎人》描写一个“一落蕃中四十载”的汉人的遭遇。他为了返回故乡,冒死逃出吐蕃,不料被贪功的边将抓住当作“蕃虏”,“配向江南卑湿地”,含冤莫辩。这个“汉心汉语吐蕃身”的不幸人的遭遇,不仅暴露了统治阶级的昏暴,也反映了人民真实的爱国情感。在《杜陵叟》中,诗人满腔怒火地痛斥了那些疯狂搜刮民财的贪官污吏:“剥我身上帛,夺我口中粟。虐人害物即豺狼,何必钩爪锯牙食人肉!”《红线毯》谴责了另一弊政“进奉”(地方定把额外榨取的财物美其名曰“羡余”,拿去讨好皇帝),鞭挞了那些为了升官而不顾人民死活的官吏,并为人民呼吁“宣城太守知不知?一丈毯,千两丝。地不知寒人要暖,少夺人衣作地衣!”,《上阳白发人》替一生禁闭宫中、被迫断送青春的妇女提出了控诉。她们从十六岁就被皇帝关进上阳宫,直到六十岁还过着“宿空房,秋夜长”、“唯向深宫望明月”的孤苦生活。诗人对此极为愤慨,写了许多诗来为她们鸣不平。
《秦中吟》十首写诗人在秦中(长安一带)所见所闻,暴露社会矛盾很深刻。如《重赋》中的“幼者形不蔽,老者体无温”,《轻肥》中的“是岁江南旱,徽州(在浙江)人食人”,《歌舞》中的“岂知阌乡(在河南)狱,中有冻死回”,《买花》中的“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议婚》同情贫家女难以出嫁,《伤友》慨叹苦节之土的凄惨生活,《伤宅》讽刺豪门大兴建筑,“一堂费百万”。《不致仕》嘲讽八九十岁不肯退休的贪权者。《立碑》对不为好官立碑而虚伪的为某些人歌功颂德表示不满。《五弦》对当时不少人不懂传统文化而表示惋惜。从各个方面展现出水深火热中的人民的痛苦生活。同时这些诗又通过对比,揭露并讽刺了“所营难第宅,所务在追游”的官僚贵族的骄奢yin逸,真是“篇篇无空文,句句必尽规”①,以致权贵们听到《秦中吟》就“相目而变色”。白居易对自己的《秦中吟》也甚为自负,在编其诗集15卷完成后题的一首诗里说:“一篇《长恨》有风情,十首《秦吟》近正声。”
白居易的讽喻诗不仅有强烈现实性和思想性,艺术上也极为成功。做到了深刻的政治思想与典型的现实事件相统一,丰富的社会内容与生动的艺术形象相统一,精心细致的刻划与通俗浅显的语言相统一,使他的讽喻诗取得了高度的美学价值。
第一,因事起意,一吟悲一事。白居易的每首讽喻诗只写一件事,并在诗尾揭示一篇主旨,即所谓“首句标其目,卒章显其志”②,如《新乐府》中篇章,每首诗都有明确而强烈的中心思想,即序中所明言的“苦宫市也”、“伤农夫之困也”、“贪女工之劳也”、“戒边功也”、“忧蚕桑之费也”、“念寒隽也”、“戒求仙也”、“刺佛寺浸多也”、“疾贪吏也”等,这就使诗的主题专一、明确。如《买花》一诗,从真人真事中择取典型事件,抓住“买花”这一众人习见之事作深刻剖解,诗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