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现代文阅读复习建议
[03-21 23:17:09] 来源:http://www.kuaixuela.com 高中语文综合辅导 阅读:9394次
概要:性,这样做将难以提高复习的实效性。所谓针对性,就是要针对高考的能力要求和高考试题的命题特点。高考中现代文阅读的能力要求,根据考试大纲,可以概括为5句话:具体的要能概括;抽象的要能阐发;含蓄的要能解说;零散的要能整合,艺术和思想要能鉴赏和评价。要针对这5点进行训练评讲和指导。3、指导不到位。就题讲题,或依答案讲题,不交给学生科学合理的阅读方法,不引导学生从题目的设置中去判断是哪一个考点,这个考点该如何下手解决,有没有行之有效的答题技巧或规律…… 四、复习应考建议 (一)以《考试大纲》为依托,以高考试题、试卷为蓝本1、规范性:高考试题,尤其是全国卷,基本是稳定的。要全面地研究高考现代文阅读试题,包括它的选文倾向、总体设计、各题的考查目的、设问的角度、参考答案的拟定思路等等,都要认真地研究。研究高考试题,旨在为我所用,原题照搬甚至原题照考,是不科学的。我们是复习,是训练,务必讲究训练的新意和效率。一般的说,高考题是适合于示范解题思路的材料。不在于做了多少数量的练习,而在于练习题的质量,它是否规范,能否给学生以正确的引导。2、针对性: 要提高讲评质量及针对性。现代文阅读的讲评是最为关键的一环。评讲必须依据两点:一是考试大纲对现代文阅读能力要求的有关规定;二是学生在考试中反映出来的问题。讲清试题的测试点,即本题主旨和目标.以《
高考现代文阅读复习建议,http://www.kuaixuela.com现代文阅读复习最根本的问题在于:提高复习的实效性较为困难。我们普遍感到,现代文阅读很难通过复习,切实提升学生的考试成绩。这种状况,首先是现代文阅读从根本上讲属于能力要求而不是知识要求的特点决定的。知识可以传授,能力却需养成。除了这一点,阅读的复习指导可能存在误区,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我们认为可能存在如下误区:
1、认识不到位,复习中忽视现代文阅读指导。
我们很多同行可能认为,现代文阅读不必复习,学生能得分的总会得分,不能得分的反正也得不了分,复习现代文阅读的用处不大。
2、目标不明确,复习训练缺乏针对性。
现代文阅读复习,不等于现代文阅读练习。复习中收集或编写一些现代文阅读试题,交给学生完成,然后依次评讲答案,分不出重点,训练目标缺少针对性,这样做将难以提高复习的实效性。所谓针对性,就是要针对高考的能力要求和高考试题的命题特点。高考中现代文阅读的能力要求,根据考试大纲,可以概括为5句话:具体的要能概括;抽象的要能阐发;含蓄的要能解说;零散的要能整合,艺术和思想要能鉴赏和评价。要针对这5点进行训练评讲和指导。
3、指导不到位。就题讲题,或依答案讲题,不交给学生科学合理的阅读方法,不引导学生从题目的设置中去判断是哪一个考点,这个考点该如何下手解决,有没有行之有效的答题技巧或规律……
四、复习应考建议
(一)以《考试大纲》为依托,以高考试题、试卷为蓝本
1、规范性:高考试题,尤其是全国卷,基本是稳定的。要全面地研究高考现代文阅读试题,包括它的选文倾向、总体设计、各题的考查目的、设问的角度、参考答案的拟定思路等等,都要认真地研究。
研究高考试题,旨在为我所用,原题照搬甚至原题照考,是不科学的。我们是复习,是训练,务必讲究训练的新意和效率。一般的说,高考题是适合于示范解题思路的材料。
不在于做了多少数量的练习,而在于练习题的质量,它是否规范,能否给学生以正确的引导。
2、针对性: 要提高讲评质量及针对性。现代文阅读的讲评是最为关键的一环。评讲必须依据两点:一是考试大纲对现代文阅读能力要求的有关规定;二是学生在考试中反映出来的问题。讲清试题的测试点,即本题主旨和目标.以《考试大纲》为依据,讲清它是《考纲》中的哪一项,这一项的要求是什么。讲清试题设问的角度,即是怎样(通过什么)来考的,讲清解题规律或方法,分析学生在解题时表现出来的带有倾向性的问题。
3、时效性:评卷必须及时。根据教育心理学的观点,考试在学生意识上的延迟是有时间限制的,因此,评讲越是及时,越能够提高评讲的实效性。如果不能及时反馈,效果会被削弱。语文阅卷的时间比其他学科都长,容易出现评讲不及时的情况。
(二)强化几种能力的训练与指导
1、整体把握能力
现代文阅读,首先要从整体阅读上下功夫,即从整体上快速把握文章主旨。不要要求学生对文章的背景、细节、段落层次等等做全盘把握,考试时时间很紧,实际上根本做不到。对文章的大体走向有个基本的定向性认知,就可以了。
要着眼于文章的整体,注意理清内部的相互关系,从宏观上居高临下地驾驭文章,领会文章的主旨内涵。其次还要看文章的作者、写作时间和文后的注释等,特别要浏览一下后面问了哪些问题,从题目的选项中揣测文章的主旨,明确作者的主要写作意图,这样解题就心中有数了。
抓住文章的标题、注释和关键句;重视记叙文、散文中的议论句;关注文章中反复出现的词语、句子;看文章开头的目的与结尾的意义是否一致;把握作者的爱憎情感;状物抒情散文主旨的把握要由物及人、以物喻理。
2、筛选、整合和转换能力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