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政治社会意识与价值观教学设计
[03-21 23:17:32] 来源:http://www.kuaixuela.com 教学设计 阅读:9992次
概要:。第一,因为它正确反映了事物的属性及变化发展规律,能对事件的发展趋势作出正确的分析、判断、预测。第二,能在顺利时居安思危,在困难时看到光明。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之所以是科学的社会意识,是因为邓小平同志能够从当代中国基本国情和当代世界的时代特征,从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和治国的目标,从我国面临的国际挑战和历史机遇,正确分析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战略目标,坚持始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他准确把握了社会主义本质,揭示了中国社会发展的规律。他在每一关键时刻,高瞻远瞩,科学预见我国社会发展的客观进程,指明前进方向。请学生阅读:教材P39第2自然段。这些科学的社会意识在我国现代化历史进程中发挥了不可估量的积极作用,没有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党和国家战略重点转移的理论,就没有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没有南巡讲话中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建构,就没有我国改革开放及参与世界经济的思想大解放和经济的大发展。因此党的十五大提出要坚持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阅读教材:马克思的一段语录P36。“不是人们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请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这段话并不难懂,但在人类思想史上却有划时代意义,对于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一直是唯心史观占统治地位,
高二政治社会意识与价值观教学设计,http://www.kuaixuela.com(2)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那么社会意识如何发生作用?
①社会意识反作用的两种表现
说明:邪教组织“xx功”产生的社会危害作用。科学理论对社会发展却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社会意识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按其性质划分,先进的、革命的、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和发展起着积极促进作用;落后的、反动的、不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和发展起着重大阻碍作用。
举例:P38历史上……(以抗日战争为例两种不同认识产生两种不同结果);P38现实中……(以改革开放后为例,两种不同的思想意识)。
②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产生巨大积极作用的原因。
思考回答:科学社会意识为何能产生巨大推动作用。
第一,因为它正确反映了事物的属性及变化发展规律,能对事件的发展趋势作出正确的分析、判断、预测。第二,能在顺利时居安思危,在困难时看到光明。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之所以是科学的社会意识,是因为邓小平同志能够从当代中国基本国情和当代世界的时代特征,从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和治国的目标,从我国面临的国际挑战和历史机遇,正确分析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战略目标,坚持始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他准确把握了社会主义本质,揭示了中国社会发展的规律。他在每一关键时刻,高瞻远瞩,科学预见我国社会发展的客观进程,指明前进方向。
请学生阅读:教材P39第2自然段。这些科学的社会意识在我国现代化历史进程中发挥了不可估量的积极作用,没有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党和国家战略重点转移的理论,就没有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没有南巡讲话中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建构,就没有我国改革开放及参与世界经济的思想大解放和经济的大发展。因此党的十五大提出要坚持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
阅读教材:马克思的一段语录P36。“不是人们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请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这段话并不难懂,但在人类思想史上却有划时代意义,对于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一直是唯心史观占统治地位,而唯物史观也没有回答好这一关系问题,马克思主义第一次科学地解决回答了这一关系问题。
教材P38毛泽东的语录。“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思想。而代表先进阶级的正确思想,一旦被群众掌握,就会变成改造社会,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请结合今天的课。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学生议论,教师归纳)
这段话全面指出了二者辩证关系的基本内容,强调了反作用,尤其是代表先进阶级的正确思想的作用,但思想不论如何正确,都不会自然反作用于物质世界,而是通过人对它的理解和掌握,通过人的实践活动才能实现其作用,因为社会存在实质是一种社会实践,人们在实践中产生意识,意识一旦产生必然指导实践,变成巨大的物质力量,达到改造世界改造社会的目的。
小结:这节课我们讨论了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二者是辩证统一关系。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可划分为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价值观属于社会意识范畴。
学习巩固:
1、根据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试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的辩证关系。
2、材料:毛泽东曾经说过: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思想。而代表先进阶级的正确思想,一旦被群众掌握,就会变成改革社会、改革世界的物质力量。这反映了什么样的哲学道理呢?
第二课时
一、教材分析:
1、教学目标:(1)知识方面:理解:①通过事例分析,价值观是一定经济关系的产物,并随着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而发生变化;②比较几种不同的价值观;③列举事例阐释不同价值观对个人、社会的不同导向作用;(2)能力方面:①通过不同价值观及其作用的比较,提高比较能力;②分析不同价值观的现象及其实质,提高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③学生学习时,要注意利用原有知识进行推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不同性质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不同性质的反作用,正确价值观有利于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反之则是有害的,有助于培养逻辑思维能力;(3)觉悟方面:初步树立用正确的价值观来指导自己行为的思想。
2、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导向作用;
难点:价值的概念;价值观的概念。
二、教学设计:
本节课内容为“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在教学方法上采用从具体到抽象推理以及知识迁移相结合的方法。遵循认知规律,从日常生活中的具体现象入手把抽象的哲学观点通俗化;将已的知识迁移到新的学习中,便于学生深入理解价值观的性质以及不同的价值观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在教学模式上,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学生思维品质的训练,引导学生积极发现问题,主动尝试解决问题。教学过程始终把学生推向思维的创新状态。在教学风格上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视野开阔,应用知识广泛,涉及社会生活的诸多热点。
三、教学过程:
引言:水果具有满足人们营养需要的属性,可以用于交换,有经济价值;油画具有满足人们艺术需要的属性,有艺术价值;小说具有满足人们审美价值需要的属性,有审美价值;药物具有满足人们健康需要的属性,具有药物价值。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价值与价值观的问题。
标签:教学设计,高中政治教学反思大全,高中政治教学案例,政治教学 - 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