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快学啦教学网语文教学高中语文高中同步辅导高三语文同步辅导禅宗哲学的境界论|人生的境界|冯友兰 -- 正文

禅宗哲学的境界论|人生的境界|冯友兰

[03-21 23:17:09]   来源:http://www.kuaixuela.com  高三语文同步辅导   阅读:9529

概要:无痛苦”、“无时间的主体” 叔本华。 对时间现境化的体证,形成了禅宗时空互摄的特殊体验。寒山子《欲识生死譬》前文具引指出,生之与死,如冰之与水。全冰是水,全水是冰。全生是死,全死是生。在这里,既有时间的互摄,又有空间的互摄。正是基于这样的生命观,禅宗在表达生命“向何处去”时,便充满了生机圆趣。禅宗对时空圆融的典型象征是:“潜岳峰高长积翠,舒江明月色光辉”,“长江无间断,聚沫任风飘”,“子今欲识吾归处,东南西北柳成丝”,“沤生沤灭还归水,师去师来是本常”,“珍重清溪溪畔水,汝归沧海我归山”,“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微小与博大,黯淡与光明,浮沤与江水,短暂与永恒,个体与族类,自然与人生,都圆融互摄,织成了珠光交映重重无尽的华严帝网。傅大士偈云: “须弥芥子父,芥子须弥爷。山海坦然平,敲冰将煮茶。”《善慧录》卷3 既有空间小大的互摄,又有时间长短的互摄。在华严珠网的光华中,时间与时间千古与瞬间、空间与空间沧海与高山都融汇成一体,万古长空凝成一朝风月,一朝风月尽摄万古长空。 圆融的极致,是搅长河为酥酪、变大地作黄金的绝对平等境界:“佛与众生为一,烦恼与菩提为一,心与境为一,明与暗为一,是与非为一,乃至千差万别,悉皆为一。”《圆悟录》卷13而绝对的平等,也就是绝对的差别。李翱偈:“我来问道无余说,云在青天

禅宗哲学的境界论|人生的境界|冯友兰,http://www.kuaixuela.com
    “嘉州大像今日寿年多少?”“千岁老儿颜似玉,万年童子发如丝。” 《续古》卷2《投子青》
    “和尚在此山来多少时也?”“只见四山青又黄。”《传灯》卷7《法常》
    “和尚住此山多少时?”“春秋不涉。”同上卷8《龙山》
    “如何是高峰独宿底人?”“夜半日头明,午时打三更。”《祖堂集》卷20《后鲁祖》
    “如何是禅?”“今年旱去年!”《传灯》卷22《志端》
    青山是我身,流水为我命。养之以四时,萧然自条正。《古尊宿》卷30清远《物我无差》
    令人焦虑的时间之流被截断、停止或超越了,时间被空间化,对时间的恐惧最终消融于自然、消落于空间的纯粹经验世界中。人因此成为本体论意义上的 “在”或“有”,主体因此成为“无意志”、“无痛苦”、“无时间的主体” 叔本华。
    对时间现境化的体证,形成了禅宗时空互摄的特殊体验。寒山子《欲识生死譬》前文具引指出,生之与死,如冰之与水。全冰是水,全水是冰。全生是死,全死是生。在这里,既有时间的互摄,又有空间的互摄。正是基于这样的生命观,禅宗在表达生命“向何处去”时,便充满了生机圆趣。禅宗对时空圆融的典型象征是:“潜岳峰高长积翠,舒江明月色光辉”,“长江无间断,聚沫任风飘”,“子今欲识吾归处,东南西北柳成丝”,“沤生沤灭还归水,师去师来是本常”,“珍重清溪溪畔水,汝归沧海我归山”,“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微小与博大,黯淡与光明,浮沤与江水,短暂与永恒,个体与族类,自然与人生,都圆融互摄,织成了珠光交映重重无尽的华严帝网。傅大士偈云: “须弥芥子父,芥子须弥爷。山海坦然平,敲冰将煮茶。”《善慧录》卷3  既有空间小大的互摄,又有时间长短的互摄。在华严珠网的光华中,时间与时间千古与瞬间、空间与空间沧海与高山都融汇成一体,万古长空凝成一朝风月,一朝风月尽摄万古长空。
    圆融的极致,是搅长河为酥酪、变大地作黄金的绝对平等境界:“佛与众生为一,烦恼与菩提为一,心与境为一,明与暗为一,是与非为一,乃至千差万别,悉皆为一。”《圆悟录》卷13而绝对的平等,也就是绝对的差别。李翱偈:“我来问道无余说,云在青天水在瓶。”《传灯》卷14《惟俨》云住于云位,水住于水位。云天际逍遥,水瓶中自在。同时,云即水,水即云。不论置身何等情形,都要充分把握现境,这就是见山只是山式的禅悟直观,是归家稳坐、回归于生命本真的体验:“古人问道复何言,水在瓶中云在天。故国要归归便得,离亭云月渡头船。”《颂古》卷17白杨顺颂
    事事圆融的范型之三是直觉意象。“本来面目”的根本精神是超越性。充分汲取华严珠网、维摩不二、圆觉了义等大乘佛学精髓的禅悟直觉观照,将在世俗之眼中对峙、矛盾的意象组合到一起,形成了不可思议的禅定直觉意象:
    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人从桥上过,桥流水不流。《善慧录》卷3
    怀州牛吃禾,益州马腹胀。天下觅医人,炙猪左膊上。杜顺《法身颂》,禅籍多有征引,参《补禅林僧宝传·南岳怀志》,《林间录》卷下,《慈明录》,《黄龙四家录·晦堂心》,《大慧录》卷2、卷15,《虚堂录》卷8,《古尊宿》卷27《清远》、卷44《克文》,《续古》卷4《佛心才》、《松源岳》,卷6《东山空》、《别峰云》,《碧岩录》第96则等。  
    阴阳不到闲田地,结子开花朵朵新。《颂古》卷3正堂辩颂
    阴阳不到处,百草尽抽芽。《宏智广录》卷4
    虚空问万象,万象答虚空。谁人亲得闻,木叉传角童。《传灯》卷10《景岑》
    木童能抚掌,石女解煎茶。《颂古》卷4延庆忠颂
    野马走时鞭辔断,石人拊掌笑呵呵。《五灯》卷6《有缘》
    青山常运步,白日不移轮。《祖堂集》卷9《元安》
    青山常运步,石女夜生儿。《五灯》卷14《道楷》
    虚空驾铁船,岳顶浪滔天。《传灯》卷17《神党》
    泥牛耕巨海,须弥驾铁船。《古尊宿》卷28《清远》
    大洋海里泛铁船,须弥顶上翻鲸浪。《五灯》卷16《子鸿》
    山上有鲤鱼,水底有蓬尘。《传灯》卷4《道钦》
    井底生红尘,高峰起白浪。石女夜生儿,龟毛寸寸长。《五灯》卷15《晓聪》引寒山诗
    路逢死蛇莫打杀,无底篮子盛将归。《传灯》卷20《佛日》
    千圣共传无底钵,时人皆唱太平歌。《五灯》卷14《慧彻》
    不萌草解藏香象,无底篮能着活蛇。《从容录》第80则
    若人解接无根树,海里能挑水底灯。《古尊宿》卷23《归省》
    琉璃田地无根草,信手拈来属老卢。《续古》卷5《遁庵演》
    等闲摘个郑州梨,放手元是青州枣。《五灯》卷14《通理》
    《人天眼目》卷6还收录了《十无颂》,分别吟咏“无影树”、“无孔锤”、 “无孔笛”、“无缝塔”、“无底篮”、“无须锁”、“无星秤”、“无底钵”、 “无弦琴”、“无底船”等。凡此,皆大大丰富了禅宗哲学喻象。将看起来矛盾、对峙的意象,组合到一起,构成了对逻辑思维的强大挑战。要充分加以体证,就必须跃出逻辑的囚室,因为它所表达的乃是般若的直观。逻辑经验不是纯粹的经验,因为它经由了二分法筛子的过滤。当我们看见一座桥而称它为桥时,以为这个认识是最后的,但是事实上只有当它被概念化之后,这个认识才有可能。禅宗认为,真正的“桥”是存在于“桥”的概念之前的。当概念干预现量后,桥只有依赖于非桥才得以成为桥。可见,般若是先于概念化作用之前的。般若智观将矛盾、对峙、枯寂的世俗意象,转化为圆融、和谐、活泼的直觉意象,这是超越了对立、消解了焦虑、脱落了粘着的澄明之境。它是一元论的直觉观照,如果用二元相对的眼光来看,则如蚊子叮铁牛,永远也不可能透过。将二元相对的意识剿绝,悬崖撒手,大死一番,绝后再苏,则一切都是自性的活泼妙用了。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下一页


标签:高三语文同步辅导高中同步辅导,高中语文知识语文教学 - 高中语文 - 高中同步辅导 - 高三语文同步辅导

《禅宗哲学的境界论|人生的境界|冯友兰》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