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快学啦教学网语文教学高中语文高中同步辅导高中语文综合辅导高考作文30年——恢复高考30年的作文题折射社会变迁 -- 正文

高考作文30年——恢复高考30年的作文题折射社会变迁

[10-09 22:40:26]   来源:http://www.kuaixuela.com  高中语文综合辅导   阅读:9800

概要:责任,不断地诠释着社会的道德。当人文精神被我们提到一个新的高度的时候,我们终于发现,原来社会是由我们每一个人组成的,社会的和谐其实首先是每一个人的和谐。于是,我们开始审视真实的自我,开始关注自我的生活,开始探讨自我人生的价值与意义,无论是“平凡与自豪”(辽宁2004年高考题),“人与路”(江苏2006年高考题),“雕刻心中的天使”(广东2006年高考题),还是“诗意地生活”(湖南2007年高考题),“一步与一生”(四川2007年高考题),“我能”(辽宁2007年高考题),等等,这些作文试题,都无一例外的是这种指导思想的表现。诗意地生活,个性地张扬让我们再回到咱们湖南的两道作文试题上来,如果说当年的“心中有话向党说”反映着那样一个特殊时代的特点,折射着我们生活的单一与贫乏的话,那么,今年的“诗意地生活”则是自我个性的一种张扬,是自我价值的另一种体现,是一种新的理想,新的审美追求,同时,也是社会丰富的一种表现,是社会和谐的一种声音。海德格尔有句名言:“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人类本真的存在方式就是“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诗意不是一种轻飘浪漫的状态,而是人本真生存的光华。”当我们用诗意的眼光去看待生活的时候,我们会发现,诗意地生活是山野的鲜花,雨后的彩虹,清晨的薄雾,它让人心旷神怡,阳光灿烂。诗意地生活,使人看破世俗,淡然面

高考作文30年——恢复高考30年的作文题折射社会变迁,http://www.kuaixuela.com

  红网6月8日讯(潇湘晨报记者 胡力丰)30年前,也就是1977年,新中国恢复高考制度的第一年,湖南省的高考作文题是一道命题作文“心中有话向党说”,而30年后的2007年,湖南省的高考作文题也是一道命题作文“诗意地生活”。周南中学教研室主任、中学语文高级教师刘兵认为,历观30年的作文试题变化,从内容上来看,它折射出了一种思想的变迁,社会的进步。
  
  30年作文题折射时代特征
  
  从30年作文命题的四个阶段,我们可以看出作文命题的轨迹:从关注政治到关注社会,从关注社会到关注人生,关注自我,这种作文命题的变化,不也正是社会的变化吗?
  
  当我们从那种单一的思想中解脱出来的时候,我们将目光投向了真实的社会,我们关注着社会的变化,我们探讨着社会的发展,我们也不断地反思着自己的社会责任,不断地诠释着社会的道德。
  
  当人文精神被我们提到一个新的高度的时候,我们终于发现,原来社会是由我们每一个人组成的,社会的和谐其实首先是每一个人的和谐。于是,我们开始审视真实的自我,开始关注自我的生活,开始探讨自我人生的价值与意义,无论是“平凡与自豪”(辽宁2004年高考题),“人与路”(江苏2006年高考题),“雕刻心中的天使”(广东2006年高考题),还是“诗意地生活”(湖南2007年高考题),“一步与一生”(四川2007年高考题),“我能”(辽宁2007年高考题),等等,这些作文试题,都无一例外的是这种指导思想的表现。
  
  诗意地生活,个性地张扬
  
  让我们再回到咱们湖南的两道作文试题上来,如果说当年的“心中有话向党说”反映着那样一个特殊时代的特点,折射着我们生活的单一与贫乏的话,那么,今年的“诗意地生活”则是自我个性的一种张扬,是自我价值的另一种体现,是一种新的理想,新的审美追求,同时,也是社会丰富的一种表现,是社会和谐的一种声音。
  
  海德格尔有句名言:“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人类本真的存在方式就是“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诗意不是一种轻飘浪漫的状态,而是人本真生存的光华。”当我们用诗意的眼光去看待生活的时候,我们会发现,诗意地生活是山野的鲜花,雨后的彩虹,清晨的薄雾,它让人心旷神怡,阳光灿烂。诗意地生活,使人看破世俗,淡然面对责难,微笑承受负重,心胸豁达乐观,感受到生活中无尽的乐趣。诗意地生活,是一种对生活的超越,是在竞争激烈、压力甚多的现代社会的一种思想、文化和精神的自我营造和调适。通过自我营造和调适,便能开垦出芳菲满地的精神桃花源来,生活的无穷乐趣就在其中。这种“诗意”,摆脱了枯燥的说教和沉重的思想束缚,让我们感受到了更多的人文思想的影响,同时,也让我们得到了更多个性张扬的机会。
  
  课改理念暗合今年作文题主旨
  
  忽然又想到了另外一句话:“生活的诗意,在于你找到了适合自我的一个展现平台,你在做你自己喜爱的事情,你真正把工作和学习当做了一种乐趣!”下半年就要在湖南实施的高中新课程,有一条很重要的理念就是:“一切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人的发展,在增长知识的同时,促进精神自由、思想活跃、心理健康、个人自己思考、自己决断、自己对自己的行动负责,如果我们能够给学生创设宽松自由的环境,让学生能找到真正适合自己发展的方向,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生活的乐趣,那么,学生的生活,不就成了诗意的生活,学校,不就成了诗意栖居的天堂吗?
  
  [作文命题轨迹]
  
  关注政治—社会—人生与自我

  
  第一阶段(1977年-1979年):以命题作文为主,政治色彩浓厚。
  
  1977年高考题是各地自主命题,北京作文题是“我在这战斗的一年里”,天津作文题是“他像雷锋同志那样”,黑龙江作文题是“每当我唱起《东方红》”,河南作文题是“我的心飞向毛主席纪念堂”,上海作文题是“‘知识越多越反动’吗?”。1978年起全国统一命题,作文题是缩写:速度问题是一个重要问题。1979年作文题是改写:陈依玲的故事。
  
  这个时期的作文题目既有比较鲜明的政治色彩,又有振兴中华的热切愿望;既有对错误观点的批判,又有对现实生活的礼赞;既有对历史的回顾,又有对伟人的怀念。
  
  第二阶段(1980年-1989年):以材料作文为主,向关注社会热点转化。
  
  先看看这一阶段的作文试题:1980年是读后感“《画蛋》(达·芬奇的故事)”;1981年是读后感“毁树容易种树难”;1982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1983年是看图作文,根据漫画《挖井》写一篇议论文;1984年是根据一段报道写一篇“关于怎样写作文”的文章;1985年就环境污染问题写一封“致光明日报编辑部的信”;1986年根据一段报道写一篇题为“树木·森林·气候”的文章;1987年是就“关于育民小学游泳训练班的简讯”写一篇自拟题目的文章;1988年是命题作文“习惯”;1989年是就“报考志愿的困惑和苦恼”而写的“致青年同学的一封信”。
  
  这一阶段高考作文题逐渐摆脱了泛政治化的倾向,由关注政治热点向关注社会热点转化。考题对准经济体制改革、精神文明建设、环境污染等,视角广阔。
  
  第三阶段(1990年-1999年):仍以材料作文为主,关注社会道德,关注修养品行,关注精神空间。
  
  这十年间的全国高考作文试题是这样的:
  
  1990年:母亲带着两个女儿去玫瑰园,一个女儿告诉母亲,“这里不好,每朵花下都有刺”,另外一个女儿告诉母亲“这里真好,每个刺上面都有花”。根据这一材料展开描写,写一篇议论文。
  
  1991年:描写圆的想像物;就“近墨者黑”或“近墨者未必黑”写一篇发言稿参加辩论。
  
  1992年:清理路旁的脏物。1.根据提供的材料加以设想,记叙他们中的谁又怎样回来清理这个地方;2.选择所提供材料中的一个或几个人物(包括“我”)的思想行为,进行分析,展开议论,写一篇议论文。
  
  1993年:在班会上,大家围绕“帮人补课要不要收取报酬”这件事各抒己见,展开热烈的讨论。请你写一篇全面反映这件事和班上同学各种看法的广播稿。题目自拟。

[1] [2]  下一页


标签:高中语文综合辅导高中其他素材,高中语文知识语文教学 - 高中语文 - 高中同步辅导 - 高中语文综合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