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政治创造必要条件认识事物本质教学设计
[03-21 23:17:32] 来源:http://www.kuaixuela.com 教学设计 阅读:9735次
概要:说两个条件都是必要的,但其地位和作用并不相同。第一个条件是构成认识飞跃的基础、前提,但它只是提供了飞跃的可能性。第二个条件才是关键,它是把飞跃的可能性变为现实性的条件。在实际的认识过程中,人们用在创造第二个条件方面的主观能动性是相当大的。第二,两个条件相比,第一个条件主要是获得感性认识,即对事物的现象方面有比较充分的了解。而认识的根本任务是获得对事物本质的认识,只有具备了第二个条件,才算是完成了认识的任务。第三,第二个条件的内容很多,理解上也比较困难,这就需要进行细致地分析。第四,第二个条件的内容,对于高中学生来说,更为实际。商中学生必须重视实践,重视实验观察,但他的主要活动是学好书本知识。如何学好书本知识,对于学中学生来说,勤于思考、善于思考是经常遇到的更为直接的重大事情。【教学难点】第二个条件中的“由此及彼”和“由表及里”。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是:“此”就是“此”,“彼”就是“彼”,非此即彼。如果彼此的差异很大,更容易认为“非此即彼”。而唯物辩证法则要求,把彼此联系起来,在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学生不是完全没有这方面的体验,但很不自觉。现在要求理解&ldq
高二政治创造必要条件认识事物本质教学设计,http://www.kuaixuela.com高二政治创造必要条件认识事物本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知识方面:能够结合事例表明,实现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为什么必须占有大量可靠的感性材料,而关键为什么是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
能够联系第一节的知识,说明要创造两个条件实现认识的飞跃,必须自觉地发挥主观能动性。
2、能力方面:通过对两个条件的分析,比较它们的地位和作用,提高分析比较能力。
通过对第二个条件中“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层教学,着重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
3、觉悟方面: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体会到实现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是很不容易的,需要付出艰苦的劳动,从而提高学生的自觉性。
【教学重点】实现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第二个条件。
因为:第一,虽然说两个条件都是必要的,但其地位和作用并不相同。第一个条件是构成认识飞跃的基础、前提,但它只是提供了飞跃的可能性。第二个条件才是关键,它是把飞跃的可能性变为现实性的条件。在实际的认识过程中,人们用在创造第二个条件方面的主观能动性是相当大的。第二,两个条件相比,第一个条件主要是获得感性认识,即对事物的现象方面有比较充分的了解。而认识的根本任务是获得对事物本质的认识,只有具备了第二个条件,才算是完成了认识的任务。第三,第二个条件的内容很多,理解上也比较困难,这就需要进行细致地分析。第四,第二个条件的内容,对于高中学生来说,更为实际。商中学生必须重视实践,重视实验观察,但他的主要活动是学好书本知识。如何学好书本知识,对于学中学生来说,勤于思考、善于思考是经常遇到的更为直接的重大事情。
【教学难点】第二个条件中的“由此及彼”和“由表及里”。
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是:“此”就是“此”,“彼”就是“彼”,非此即彼。如果彼此的差异很大,更容易认为“非此即彼”。而唯物辩证法则要求,把彼此联系起来,在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学生不是完全没有这方面的体验,但很不自觉。现在要求理解“由此及彼”就有一定的难度。另外,“由此及彼”的内容又是相当丰富的,教材不可能把它全部讲述出来,这又增加了难度。
为什么需要“由表及里”,学生是不难理解的,便怎样做到“由表及里”,同样是非常复杂的思维过程,教材对此也不可能作出充分地说明。
【教学方法】讲授法,材料分析法。
【教学时间】1课时。
【复习提问】1、认识的根本任务?
2、为什么需要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导入新课】怎样来完成认识的根本任务,实现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呢?(创造必要条件)这是本课要学的内容。
【讲授新课】P16文字材料△1、在认识行星运动的本质和规律中,第谷、开普勒、牛顿各做了哪些工作?
△2、第谷为何没能认识行星运动规律?开普勒、牛顿却能使之上升为理性认识?
△3、给我们什么启示?
△1、第谷连续20年观测,为发现行星运动的本质及规律准备了十分丰富和准确可靠的感性材料。
开普勒发现了现象间的真实联系,提出了行星运动的三大定律,科学回答了“行星是怎样运动的”。
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回答了“行星为什么这样运动”,完成了对这个问题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
△2、第谷占有了十分丰富且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却未得出正确的结论:行星运动的轨道是行星围绕太阳转,太阳又率领行星围绕地球转。长于观测而不善于思维,未对材料加工。
开普勒、牛顿在感性材料基础上深入加工。
△3、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透过现象认识本质,必须创造两个条件:
A、 占有十分丰富且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
B、 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
1、占有十分丰富和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前提和基础(板书)
△1、感性材料?△2、十分丰富?△3、合乎实际?△4、占有?
△1、我们的任务是要认识事物本质,为何要掌握感性材料?
现象是入门的先导,本质总要通过现象表现出来,因此认识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只能从认识它的现象开始。感性认识是整个认识的起点。
△ 2、感性材料为何要“十分丰富”?三个、五个不行吗?
一个事物的现象、一个规律的具体表现是多方面的、多变的,某个感性认识只是反映了事物的某些方面、某些片断,总是不全面的。为了减少片面性——十分丰富。
△3、合乎实际?
道听途说得来的虚假材料不能作为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依据。
△ 4、如何占有?
根本途径:参加实践直接材料
间接材料
L1:毛泽东: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推荐旅游景区、写人物类的作文(熟悉的)
作家采风、记者采访(扮乞丐)——体验生活
“西北歌王”王骆宾,深入民歌丰富的大西北采集民歌,经创作写成了许多众人传唱的好歌,如《在那遥远的地方》
L2:新式坦克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盟军在诺曼底登陆,一举击溃德军防线。此番胜利与新式坦克的发明和运用息息相关。
1944年1月一个寒冷的黑夜,一艘英国小型潜艇悄悄地潜到法国诺曼底附近的海岸,两名突击队员上了海滩后,一边观察有无德国哨兵,一边小心翼翼地摸索前进,他俩侦察了20余次,带回了大量的沙土样品。
***20余次,大量的沙土样品——十分丰富,合乎实际
△、事情做完了吗?
感性认识不会自己上升为理性认识。至此为止,事情还只做了一半。
岩石工程专家对沙土样品进行了分析,发现法国诺曼底海滩的沙土黏土含量高、黏性大,通过计算,专家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如果不采取措施,盟军的重型坦克在登上海岸后,将不可避免地陷入黏性过大的沙土中而无法动弹。
标签:教学设计,高中政治教学反思大全,高中政治教学案例,政治教学 - 教学设计